孩子叛逆怎么辦?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對子女的期望要切合實際,“望子成龍”“望女成風”是家長對孩子成才的美好愿望,但教育子女時必須要有理性的態(tài)度,要從子女的實際出發(fā),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特長、學習成績,不要一味緊盯著名牌大學 、重點大學,這會使子女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對形成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多陪伴;家長的陪伴和守候?qū)τ诤⒆拥某砷L來講是很重要的,很多父母也總是推說自己忙而忽視了跟孩子之間的交流,其實有時這也是一個比較危險的信號,就算再忙也要抽出一點時間培養(yǎng)跟孩子之間的感情,做父母很容易,做合格的父母需要努力,做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付出代價了
兒童叛逆期有什么表現(xiàn)聊到這兒,希望各位家長面對處于叛逆期的孩子,千萬不要動不動就想跳起來發(fā)火。有時候給孩子幾個香噴噴的么么噠,或者一個愛的抱抱,對自己和孩子,都是極好的。那么,兒童叛逆期究竟是怎樣一種狀況呢?且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叛逆期兒童的具體表現(xiàn)。 1、倔強固執(zhí),情緒反應激烈 案例:帶孩子逛街,孩子在櫥窗里看到一款玩具汽車之后,堅持要買。可是家中已經(jīng)有很多類似的玩具汽車,在拒絕孩子的要求后,孩子便開始大哭大鬧,甚至在公共場合坐地耍賴、打人。 2、出現(xiàn)破壞性和攻擊性行為 案例:在家里摔東西、拆玩具、在家具和墻壁上亂寫亂畫、撕書、故意把東西丟得滿地都是,當家長去批評孩子時,孩子不僅不聽,還出現(xiàn)打人、踢人、吐口水等攻擊性行為。 3、與父母唱反調(diào) 案例:父母要求做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比如父母要求孩子不要在床上亂蹦,孩子聽后,反而蹦得更有勁了。不理睬父母,寧愿自己玩,也不要父母一起玩。 4、挑戰(zhàn)規(guī)則 案例:故意破壞之前定好的規(guī)矩,層出不窮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講條件。比如家長和孩子說好每晚只可以看半小時的動畫片,可以孩子卻經(jīng)常違背這個約定,與父母扯皮,要求多看半小時動畫片,否則就不吃飯。 5、和其他孩子發(fā)生沖突 案例:和別的小朋友玩耍時,喜歡爭搶同一件玩具,喜歡爭搶先后順序,喜歡自己獨享,不愿意和別人分享玩具,但又愛搶別人玩具,嚴重時甚至打人。兒童叛逆期的溝通技巧“孩子,我們能聊聊嗎?”在兒童叛逆期,相信很多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說過這句話,可是結(jié)果往往是孩子并不買賬。這時候,身為家長的你可得要好好反思哦。孩子為什么不想跟你溝通?是不是你平時表現(xiàn)地太過強勢,讓孩子害怕與你聊天;抑或是你張口閉口都是一些老掉牙的out說辭,讓孩子覺得與你聊天實在是無趣。不管怎樣,學習幾招與孩子溝通的小技巧總是棒棒噠,說不定哪天你的孩子就愿意主動來找你聊天啦! 1、尊重孩子 家長不應該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長處比較。在與孩子溝通過程中,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語氣。不要總是以一種“我說你聽”的霸權(quán)思想來與孩子說話,平時應多以朋友的姿態(tài),平等地與孩子溝通與交流。 2、換位思考 當你對你的孩子無可奈何時,不妨想想自己小時候,家長們也都是有經(jīng)歷過兒童叛逆期的。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有了共鳴后就會理解孩子,相互間的關(guān)系也會更融洽。 3、保持冷靜 父母在與孩子爭吵時,肯定也是出于一個不理智的狀態(tài),雙方的溝通也很難取得一個滿意的結(jié)果。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時,千萬不要去教育孩子。待冷靜后,再去同孩子溝通。 4、開放自我 與孩子有效溝通的關(guān)鍵在于雙方是否可以找到共同的興趣與話題。所以,在與孩子溝通過程中,父母不妨學會開放自我,多去了解孩子們的想法,了解孩子們的興趣。只有進入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才能有效地溝通,從而相處得更融洽。家長教育叛逆期兒童的常見誤區(qū)每個孩子都要經(jīng)過兒童叛逆期,該時期是孩子在學習與成長的表現(xiàn),家長也必須要重視這個時期。在兒童叛逆期期間,家長往往會出現(xiàn)兩個極端的誤區(qū)。一種是對孩子不管不顧,用一種“熬”的心態(tài)消極被動地等待叛逆期自然過去。而另一種則是,面對孩子的叛逆行為,沒有去好好引導,而是選擇用辱罵、毆打等極端方式去教訓孩子。這兩種行為,對于處于兒童叛逆期的孩子來說,都是危害極大的。各位家長請千萬要記住,當自己有這種行為的苗頭時,可一定要及時終止自己的這種不合理的行為與想法呀!
孩子叛逆怎么辦
第一、讓孩子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孩子的內(nèi)心有一個英雄夢,渴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更多的人,只有這樣才會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因此,父母要給予孩子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機會。媽媽在做飯,讓孩子幫忙掃地,擺好碗筷,端飯。爸爸在修理鬧鐘,讓孩子幫忙拿修理工具。上樓時,媽媽可以讓孩子幫忙提著菜。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就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用的人,可以幫助他人,讓孩子體會被需要的感覺。
第二、父母給孩子一定的權(quán)利。沒有一個孩子喜歡被人指揮和掌控的感覺,孩子的內(nèi)心深處都渴望得到更多更大的權(quán)利。因此,父母要給孩子一定的權(quán)利,讓孩子自己安排學習時間,自己決定跟哪些小朋友一塊玩。這樣孩子才會有*的思想,不受他人左右,對以后成年不會與人隨波逐流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