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濟的發(fā)展,思想的開放,是中國夫妻的離婚率也顯著上升,孩子在單親家庭中長大往往會有自卑感,更有甚者,有的孩子象皮球一樣在父母間被踢來踢去,有得居無定所,父母的離異使未成年人缺乏父愛或母愛導致了其形成孤僻、脆弱、自卑或過強的性格,容易做出一些偏激的行為,尤其是未成年人在結(jié)構(gòu)不整或畸形的家庭中,生活心理壓力過重,對家庭易產(chǎn)生離心力,極易使孩子形成不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些孩子更容易受到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和壞人的引誘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許多家長抱怨孩子太懶:懶得理發(fā)、懶得收拾東西、懶得疊被。其實懶孩子的山現(xiàn),不應(yīng)該歸罪于他們自己生性懶惰,而要去責問做家長的自己。孩子小的時候,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很好奇,總是躍躍欲試,例如:掃地、洗碗等等,可是在他們參與勞動或有做事情的積極性時,有的家長怕孩子做不好或者怕孩子弄壞東西、弄臟衣服,就加以制止。這樣.就使孩子們失去了嘗試的機會。當他們想勤快一下時,如果硬是加以阻止,從此他們便心安理得地等待大人的伺候。但作為家長的,也許沒意識到是自己扼殺了孩子勤勞的特質(zhì)。直到孩子長大,越來越懶了,才像剛剛發(fā)現(xiàn)一樣地驚呼:“這孩子怎么這樣懶!”面對這個事實,家長應(yīng)該怎么辦呢?首先,當孩子主動地做了一點事,不管做得是否值得稱贊,都要稱贊他、鼓勵他、表揚他,這樣會使他大大提高做事的興趣。當然懶孩子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寒’,懶孩子的轉(zhuǎn)變也非一時之功。所以,做家長的要注意,態(tài)度不宜生硬,不宜老是批評和說教,因為這些常常會引起孩子的反感,結(jié)果會事與愿違。和孩子一起工作時,要盡可能使工作變得有趣。不要那么枯燥、那么無趣。勞動更不應(yīng)成為一種懲罰去讓孩子承受,那樣,孩子只會增加對工作的厭惡感,變得更加不愛工作。也有的孩子在學校表現(xiàn)積極。經(jīng)常受到老師表揚,回到家里卻偷懶,處處等大人來侍候。這樣的孩子。做家長的應(yīng)該與老師密切配合,讓孩子在家里也能像在學校一樣,成為一個勤快的惹人喜愛的孩子。
如何教育叛逆的孩子
1、統(tǒng)一意見。日常生活中,孩子對父母的依賴程度不一樣,有的孩子更依賴媽媽,有的則更喜愛爸爸。有的媽媽嬌寵女兒,會允許女兒持有不贊同爸爸意見的“特權(quán)”,這就可能導致爸爸在教育孩子時,孩子采取逆反行為對抗爸爸。所以,處理孩子的有關(guān)問題時,父母應(yīng)統(tǒng)意見,態(tài)度保持一致。
2、采用激將法。采用激將法,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刺激他好勝的心態(tài)。比如父母故意說孩子“你不會好好寫作業(yè),對不對”“你不會按時回家是不是”等,用這樣的話來刺激孩子。父母面對孩子的叛逆行為,不應(yīng)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打壓孩子,否則只會讓他更加逆反。經(jīng)常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理解他的內(nèi)心需求,孩子才會感受到溫暖,叛逆行為才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