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循善誘--讓孩子認識自我
1、孩子是否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估價自己的能力,是其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為了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發(fā)展孩子的自尊心,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識水平,父母應使孩子認識到世界上只有一個我。我是獨特的,有動聽的名字、短短的黑發(fā)、小小的嘴巴、大大的眼睛;我很能干,能用自己的雙手吃飯、穿衣、剪紙、繪畫、彈琴,能用自己的雙腳行、奔跑、跳躍、攀登,能用自己的鼻子聞出多種不同的味道,能用自己的耳朵聽出各種奇妙的聲音。我有許多優(yōu)點,當然也有一些缺點,不過,經(jīng)過努力,我能改正自己的缺點,做個好孩子。
2、塑造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也十分重要。在培養(yǎng)孩子*性的時候,父母要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使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培養(yǎng)孩子自控力的時候,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訂規(guī)章制度,鼓勵孩子做家庭的稽查隊長,帶頭遵守家規(guī)家法。
3、為使孩子能適應集體生活,從而得到較好的生存和發(fā)展,父母還必須培養(yǎng)孩子與人合作的意識,訓練孩子的合作行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要使孩子意識到與人合作的價值,可通過游戲來進行。例如,父母和孩子玩扶盲人過馬路的游戲,先讓孩子扮成盲人,由父母扶其過馬路;再由父母扮作盲人,讓孩子扶著過馬路。孩子成長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父母應注意培養(yǎng)孩子戰(zhàn)勝失敗、消除恐懼的技能,磨練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撫養(yǎng)方式要正確——盡可能親自撫養(yǎng)和教育孩子
一方面,孩子有與父母在一起的強烈的心理需要,這一需要得不到滿足就容易產(chǎn)生感情饑餓和被遺棄感等不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若把孩子交給祖輩撫養(yǎng),孩子打容易受到溺愛,加之他們的文化水平和觀念的差距,往往施以不正確的教育。若把孩子交給其他親戚撫養(yǎng),由于生怕教育不好孩子不好交待,這種強烈的責任意識和巨大的壓力感往往使他們產(chǎn)生緊張和焦慮,因而對孩子的言行過分敏感,這些都是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