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tǒng)合是人身體必備的主要功能,尤其是對孩子來說伴隨一生的影響,對于孩子的行為,習慣甚至個性都有關(guān)系,所以為幼兒健康成長而精心設計的訓練方法,通過各種游戲以及早教運動的方式用來糾正,也可以用來預防孩子身上感統(tǒng)失調(diào)。
隨著孩子學習壓力的增加,孩子的注意力問題成為了廣大父母關(guān)注的話題。 學齡期注意力培養(yǎng)策略 在了解了以上孩子大腦發(fā)育的特點后,我們就應該明白對孩子注意力的要求還不能太高,他們大腦和成人比起來還是差很多。 所以在孩子學習過程中,我們要給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接納。 一次目標不能定太多 比如:陪孩子寫作業(yè)時,不能一次要求太多。又要字跡工整,又要寫得快,正確率要高。 這些要求孩子是顧不上的,不是他們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而是能力還夠不著。 一次只要求一兩項,慢慢來,才符合孩子的水平。 執(zhí)行注意力的培養(yǎng) 執(zhí)行注意力就是根據(jù)目標分配注意力,包括對錯誤的覺察及糾錯,對整個任務的檢測,面對新環(huán)境/困境的調(diào)整等等。 比如:剛上小學的孩子經(jīng)常會把相近的字弄混,“藍”認作“籃”,“已”和“己”分不清等等,這人就是執(zhí)行注意力沒那么好。 可以教些認字的好方法幫助孩子。 培養(yǎng)自主感、勝任感 在之前的文章我們就提到過,孩子注意力和動機之間的關(guān)系,面對喜歡的事我們可以專注很久,乏味的事就經(jīng)常走神。 孩子也是一樣,比如看起電視就很專注,可學習卻堅持不到10分鐘,這就是缺乏動力。 首先要讓孩子有自主權(quán),做事情有自我意志和*選擇。如果孩子所有的活動都在大人的安排下,控制下,孩子很難不厭倦。 對于作業(yè),只要時間允許,可以讓孩子自行安排,作業(yè)完成后,孩子要有一定的*支配時間。另外,勝任感,很多時候,一件事看上去困難、乏味,可是做好了我們就會喜歡,因為有了勝任感,成就感。 小學生注意力的發(fā)展 小學生注意力發(fā)展的特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控力增強,持續(xù)注意的時間會越來越長,同時注意力會變得更有選擇性,更具靈活性,也更有目的性。 二年級后,孩子懂得選擇注意與任務相關(guān)的信息、線索,注意力更聚焦。 比如記單詞,三年級的孩子會想些辦法,有策略,但一年級的還不太會。 一些孩子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還能說出自己的學習什么時候做得好,什么時候做得不好,遇到困難,會主動想辦法解決,學習主動而有目的。 這種“向內(nèi)看”的能力能幫助讓他們更好的調(diào)整學習策略,注意力策略。 孩子上學后,我們不要只是單純地說“你做這個的時候,注意這點就行了”,因為孩子還注意不到,或者有時他明白了,但做不到自我控制。 策略的運用,還需要很長時間,需要大人反復提醒,自己反復練習。 平時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多“向內(nèi)看”,例如:指定糾錯本,反復練習。 孩子考試沒考好,與其生氣指責,不如仔細詢問孩子當時的想法,檢查當時思維的漏洞,再通過多次練習的方式,直到弄懂為止。 這樣做,一方面孩子的接受能力會高很多,另一方面還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查漏補缺。 多任務結(jié)合提升注意力 好的老師上課會很生動,課程安排很豐富。 他可能會先用一個故事引入課程,然后提出問題和學生互動,然后再讓孩子分組討論結(jié)果。 一節(jié)課下來,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完成多項任務,減少走神。 總的來說,互動型、主動構(gòu)建型任務比消極型任務更能讓人保持注意力。 學習時有對話,孩子能*表達自己,或者主動參與構(gòu)建一個活動,結(jié)合自己的實踐解決一個問題,要比只是被動地看、聽更能集中注意力。 我們輔導孩子學習時也可以用上這個辦法,把學習變得多樣化。 比如背課文可以和孩子一起讀、背,增加互動,還可以畫思維導圖來背,設計成角色扮演游戲來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