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和高中生孩子相處
一、平等原則
父母是子女的監(jiān)護者,培養(yǎng)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有義務教育孩子成長,但這并不意味著父母與子女不平等。父母與子女在人權(quán)、道德、人格、價值觀等方面和孩子都是平等的。在這些問題上,誰都沒有特權(quán)。
有些父母總是強行要求孩子按照家長的意志做事,否則的話,就會說些“你不聽我的,我就不要你,你就不是我兒子,你以后別見我”等等威脅的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三綱五常的傳統(tǒng)思想在我們很多人頭腦里根深蒂固。子女是應該聽從父母的教導,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一定要對父母百依百順。他們也可以有自己的主張和看法,父母可以給孩子一些建議,但不能粗暴干涉。
二、換位思考的原則
父母要想和子女溝通順暢,就要理解、體貼子女,更需要進行換位思考。因為大家站的角度不一樣??磫栴}往往會有差異,如果學會了換位思考。問題就很容易解決。
換個角度看問題,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隔閡很容易消除,大家站在同一個立場上,就能心平氣和地交流,心平氣和地發(fā)表看法。
現(xiàn)在的問題是,不少家長在孩子高中這三年,往往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一味要求孩子抓緊時間,分秒必爭,搞題海戰(zhàn)術(shù),造成孩子心身疲憊,注意力不集中,復習效率下降,考試成績當然不理想。這些家長如果能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從實際出發(fā),和孩子溝通好,孩子的心理壓力就會減輕很多。
三、真誠原則
父母與子女溝通的效果好壞,與父母如何聽孩子講話很有關系。有的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無所謂,有時聽孩子說話,總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一邊聽一邊還想著別的事。孩子看父母這樣,以后有什么事就不想講了。所以,父母也別抱怨孩子是“悶葫蘆”,責怪他們不愿和家長交流,家長得先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做父母的想一想,孩子在說話的時候,自己是在專心聽嗎?有沒有對孩子的談話作出積極的回應?恐怕很多時候答案都是否定的。這樣的談話態(tài)度怎能不讓孩子失望呢?
所以,要想孩子對父母所欲言,父母必須學會傾聽的技巧:
第一,父母與子女談話時注意力要集中。
父母與子女談話時,要把注意力放在聽孩子說話上。不要干別的事情。不要一會兒打電話,一會兒看短信,一會兒東張西望,這實際上是對孩子的不尊重,容易傷害孩子的感情,孩子自然沒有了繼續(xù)談下去的欲望。
第二,不要隨意打斷孩子的話。
談話過程中,父母要注意聽孩子講話,必要時可以做一點簡單的記錄。有沒聽懂的,等孩子講完之后再問,不要打斷他,這樣也是對孩子的尊重。
第三,態(tài)度柔和,面帶笑容。
父母與子女談話時,父母態(tài)度要柔和,要面帶笑容,給孩子一個寬松舒暢的環(huán)境,孩子就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話說出來,愿意把自己的困難告訴爸爸媽媽,愿意得到爸爸媽媽的開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