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的孩子是什么心理
第一種是游戲性的說謊。孩子們可能會因為好玩、有趣而說謊。有些人想通過說謊的方式,使別人受到懲罰、被人嘲笑,從而得到樂趣。甚至有些開玩笑的謊言,也屬于此類說謊動機。比如有人在愚人節(jié)的時候,告訴自己的同桌,“老師叫你去辦公室”,等同桌發(fā)現(xiàn)自己被騙了之后,他們會大笑不止。
第二種是逃避懲罰的說謊。孩子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地違反社會規(guī)范,都不希望自己受到懲罰,為了逃避懲罰,就會選擇說謊來掩藏自己的錯誤,這樣就產(chǎn)生了一種逃避懲罰的說謊動機。例如小明摔碎了姑媽家的花瓶,為了逃避姑媽的責備,他就很有可能在姑媽詢問的時候裝作一無所知。同樣地,如果有些同學在考試的時候作弊,為了逃避處分,他們就很有可能表現(xiàn)出無辜和被冤枉的“受害者”姿態(tài)。
第三種是獲取利益的說謊。有時候說謊可以給人帶來某種利益,這種利益不僅僅是金錢等物質利益,還包括其他的利益。比如說,有些人在學術方面造假,因為較高的學術地位可以帶來較高的社會地位。如果假裝自己家中特別貧困,就可以獲得學校和*給的貧困補助,那這些人很有可能會在陳述自己家境的時候“添油加醋”。
第四種是自我夸大的說謊。有人為了夸大自己的財產(chǎn)、成績等而說謊,因為這樣可以向別人展示自己的能力,得到他人的欣賞,提升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除夸大自己的長處以外,有些人可能為了博得他人的關心與同情,從而夸大自己所遭受的痛苦。比如小強這次考試考得一塌糊涂,可能會受到別人的嘲笑或家人的責備,但是如果小強告訴大家,他是帶病去考試的,那么人們便覺得考砸這件事并不是小強的錯了。
第五種是保護他人的說謊。這通常被稱為“善意的謊言”,也稱為“美麗的謊言”。有些人說謊不一定是為了自己,也可能是為了保護他人不受傷害。在社會交往中,為了避免對方尷尬而說謊,這樣就可以避免讓對方感到不舒服。因為有些實話可能會使他人得到意想不到的后果或是受到懲罰,人們會為了保護他人、避免不好的后果或是避免他人受到傷害而說謊。如果小明的朋友來到他家,不小心弄壞了他最心愛的玩具,當朋友感到非常抱歉、不知所措的時候,為了減輕他的自責,小明就會告訴他這個玩具本來就有質量上的問題。這種謊言帶有很大的善意,是維持人際關系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