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誰聽說五年紀的小學生還不會洗臉,不會穿衣;上初中的孩子不會做家務(wù),大概都會用一個懶字概括。孩子*自理能力欠缺,害怕吃苦,做起事來磨磨蹭蹭沒有效率,是什么讓我們的孩子越來越懶惰了?孩子懶惰怎么辦?我們又該如何幫孩子克服懶惰?據(jù)對某小學一個班的調(diào)查表明該班44名學生中,家長每天給整理書包的有17人,占39%;家長給洗衣服的29人,占66%;家長給洗臉洗腳的23人,占52.3%;家長給穿衣服的26人,占59%;家長不陪著就寫不好作業(yè)甚至不寫作業(yè)的21人,占47.7%;不寫作業(yè)由家長代寫的17人,占38.6%;由家長手把手教著寫作業(yè)的5人,占11%;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唯一一個學生*完成作業(yè),是因為這個學生的父母是文盲。這些家長無一不深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卻在無形中害了孩子,孩子懶惰怎么辦?“好爸爸”“好媽媽”做不得!不少家長抱怨“如今的孩子真懶”之后,仍受“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陳舊觀念影響,樂于為孩子當牛做馬,不僅不讓孩子干家務(wù)活,有的連孩子最基本的生活習慣也承包了,養(yǎng)成了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毛病,做事磨蹭,學習沒有效率,家長怎么還能怪孩子懶惰呢?